每日快播:骂得漂亮,我要为这热搜用力鼓掌
最近,一则视频在网上疯狂转发——
(相关资料图)
「合肥教育名师陈宏友讲座中被学生轰下台」
单看标题,就知道事情不简单。
教师之所以被轰下台,是因为他宣扬功利性内容。
一时之间,网友热议。相关词条也随之霸榜热搜。
其实,教育问题登上热搜不是新鲜话题。顶着「教育名师」的名头,在中小学「讲课走穴」的现象也早已屡见不鲜。
大部分情况下,这些老师并没有成体系的理论基础。
只是凭借一张文凭加上嘴皮子,就能成为行走教育界的「香饽饽」。
而他们的言论,也不管有没有道理,能给学生打鸡血就行。
鱼叔不得不真诚发问一句——现如今,教育的底线已经如此之低了吗?
陈宏友,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,研究方向是教育改革。现任合肥师范学院副教授,区人大代表,安徽省高等院校首届「省级教坛新秀」,北京师范大学第十批荣誉校友。
光看头衔,陈宏友的履历算是真金白银,不是大家印象中的那种江湖骗子。据说,在遭遇这次「滑铁卢」之前,类似的讲座他已经做了一千多次。
那问题来了,这次究竟为什么翻车了?
陈宏友被邀请参加的,是一所中学高三的感恩主题演讲。演讲开始前,由于 PPT 出现故障,他索性来了一段「即兴演出」。
也就是新闻中提到的功利性内容。
读书赚钱论
他说,学生们读书就是为了钱,不要谈什么理想抱负。
因为金钱就是力量,有钱就有一切。
改良基因论他说,我们成绩好的人最好要找外国人结婚生子。
因为这样可以让我们杂交出更好的精英。
反同言论他还说,青春期对异性有好感是正常的,但是对同性的感情就是不正常的。
无论是将学习的目的功利化,还是用粗鄙的词汇物化女性,以及对性少数群体的不尊重。说实话,在鱼叔看来,陈宏友的这些发言已经不能仅用「功利性」来概括。
身为教师,即便以开玩笑的口味表态,也无法掩盖他言论背后的腐朽和愚昧。
用个人狭隘的价值观去评判并影响学生。
更可怕的是,陈宏友的本职工作,是在师范学院培养教师。
正如网友所说,教育队伍出问题危害极为严重。
这样的人本就不配为人师表。也无怪此番发言导致学生忍无可忍,直接冲上台抢夺话筒,对「名师」大肆批判——
他!眼里只有钱!崇洋媚外!
努力学习是为了什么?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!
短短一句话,引发台下学生的欢呼。
随着事件发酵,合肥官方媒体发布通报,成立调查组对陈宏友展开调查。而后,合肥师范学院也迅速做出反应,对陈宏友做出停课处理,并从学校官网上删除陈宏友的相关信息。
而对于上台抢话筒发言的学生,学校发声明表示他依然照常上课,并未受到任何影响。大部分网友都在为这次事件的处理方式表示认同。
看起来,事情似乎已经告一段落。不过,它所引发的话题依然让人深思。
有庐江中学的毕业生接受采访,表示这并不是陈宏友第一次来学校公开演讲。在此前的演讲中,陈宏友已经表现出偏激,有鼓动性的发言。
「演讲中,主讲人给我的感觉是他会刻意抬高自己,贬低学生
可能是想以此激励他们好好学习,考高分。」
可见,这样的教育观念虽然会在大众舆论层面遭到大肆吐槽,但在社会现实中是长期被默许的。甚至还可能受到积极的欢迎。
2021 年,衡水中学张锡峰高考前的演讲曾引发热议。
身为高三学生,他公开表示:
「我就是一只来自乡下的土猪,也要立志,去拱了大城市里的白菜。」
抛开言辞粗鄙,甚至还有侮辱性质不论。张锡峰的「土猪论」,本质上就是「通过努力学习改变命运」。
实际上,这种功利性的读书论自古就有。
宋朝便有一首广为流传的「劝学诗」,出自宋真宗赵恒。
富家不用买良田,书中自有千锺粟。
安居不用架高堂,书中自有黄金屋。
出门莫恨无人随,书中车马多如簇。
娶妻莫恨无良媒,书中自有颜如玉。
这首诗的含义相当直白了,目的就是为了劝天下百姓多读书。你说它错也好。
可在那时的语境里,它又是真真切切的事实。
在古代,想要吃穿不愁,做人上人,也几乎只有读书考功名这一条路。
即便是在今天,好好学习,考取名校,也被广泛认为是跨越阶级,成就人生的不二法则。
因此,虽然嘴上不愿承认,但许多人学习的根本动机,就是为了改变命运——
找个好工作,拿到高工资,过上富足而又体面的生活。
2005 年,有一部名为《高三》的纪录片。纪录片将镜头对准福建一所县城高三毕业班。
一开始,老师就说出了无数中国学生的心声——
录不到大学,就呆在农村的话
确实,世世代代都很难有好日子过
为了过上好日子,老师在课堂上用打鸡血的方式,鼓励学生必须拼命。高三这一年,一定,大家要有吃苦的准备。
你们不是什么天之骄子,你们也必须经过这样的阶段。
学生们起早贪黑,立志考上大学。「再怎么死,我死也要考上大学」
孩子们的家长,也希望孩子能努力向上爬,不要像自己一样辛苦种地。拥挤的教室,桌上成堆的书。僵化的教育下,学生沦为做题机器。
升学率这些简单的数字,在学生眼中,和他们的未来息息相关。
对于广大出身贫苦的学生而言,功利性读书似乎没有什么不对。高考几乎是他们走出大山、走出小镇的唯一可能性。
他们很难拥有多余的选择和机会,找到其他的出路。
将读书等同于改命,从社会层面来看,是一件很悲哀的事。
同时,又是一个让人感到无奈的现实。
只是,现实如此,便是对吗?就算是倾尽所有,考上大学,人生就能得到改变了吗?
纪录片《出 · 路》中,咸宁高中的徐佳是复读三年的勇士。
连续两年 497 分,让他有过想要轻生的想法。
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,他终于考上了湖北工业大学。
按照老师的说法,跨过高考这个坎,剩下的就是享受。然而,四年时光转瞬即逝,生活并未让徐佳松口气。
徐佳奔波于宣讲会之中,家庭条件要求他必须快速找到工作。
问题是,工作并没有那么好找。
「专业不对口,学校又不行,去了也是炮灰」
好不容易找到工作,签下合同的那一刻,徐佳并未感受到轻松。而是有种「一下子把自己卖出去的感觉」。
应试教育或许真的能训练出高分学生。但问题是,僵化的教育体制真的能为学生未来铺平道路吗?
改变命运,当然可以成为个人学习的动力。
但,这种功利性的追求,不应该成为学习的意义所在。
而功利性的宣扬,更不应该成为教育的内核。
亚洲国家中,印度的学生同样背负着巨大的考试压力。
电影《三傻大闹宝莱坞》,就曾试图对功利性的教育体制进行讽刺。
痛斥应试教育,没有教给学生真正的知识和人生目标。
片中最让人同情的,便是出身在贫穷家庭的拉朱。父亲瘫痪,母亲退休,姐姐因为家里拿不出嫁妆,一直嫁不出去。
拯救家庭、改变命运的重任,全都落在他一人身上。
读书考试成了拉朱唯一的出路,他的学习生涯一直处在对失败的巨大恐惧之中。直到一次,他遭到校长施压,面临被学校开除。
在感受人生无望之下,决定跳楼。
好在,他被抢救回来。
16 根摔断的肋骨,已经死过一回的他在两个月内思考清楚了一件事——
如果我被拒了,我也不后悔
我这一生仍会去做些有价值的事
我们学习,并非是为了用考试分数来实现自己的价值。而是通过这个积累知识和培养思维的过程,推动自己去找到人生的方向。
受到儒家文化与科举制度深刻影响的,还有我们的邻国。
韩国电影《兹山鱼谱》,虽然是一部古装片,但它试图以现代的角度重新探索读书的意义。
昌大是一个偏远渔村的渔民。身为「两班」 ( 韩国士大夫 ) 的私生子,在等级森严的朝鲜,从一出生他就是贱民。
为了向父亲证明自己,昌大立志发奋读书。
然而,在人均文盲的小渔村,读书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。
即便认识文中的字,他也无法理解文章想要表达的内容。
更别说,身为贱民,入仕根本就不可能。流放至渔村的「两班」丁若铨问过昌大,读书是为了什么?
昌大的答案很认真地回答——
「我想活得像个人」
活得像个人。这句话的潜意识是,做个渔民,做个贫穷的渔民,他不像个人。
只有读书入仕,才能改变生活中的一切困境,才能活得像个人。
不仅如此,他还要以学问作为武器,将朝纲在渔村普及,让所有和他一样的底层百姓过上好日子。
在丁若铨的帮助下,昌大读书的名声传到了父亲耳朵。
他的名字也终于被父亲计入族谱,拥有了参加科举的权利。
凭借刻苦的学习,昌大顺利考取功名。
然而,现实的残酷却给他带来接二连三的打击。他心中的王并未给百姓带来保障,官吏中饱私囊,侵害百姓利益。
昌大这才认清了官场的现实,选择辞官。
用尽半生,他终于意识到——
若不能按照所学的来生活,起码得按照自己的性格来活
入仕为官,最初是昌大读书的目的。当他真的踏上这一步之后,选择不再为自己所学束缚,索性从中挣脱。
读书的初衷沦为过客,正是人之渺小,认识到天地之广阔才是读书真正的意义。
当功利目的变成学习的根本诉求,那知识和学问只会沦为工具,而丧失其本身的意义。
究竟怎样的教育才算得上好的教育?德国的纪录片《巴赫曼先生和他的学生》为教育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。
他生活在一个德国工业小镇上,学生都是家庭经济不富裕的移民。在巴赫曼先生看来,教师的责任不在于让孩子们考名校。
对于他而言,培养学生成为身心健全的人才是教育的意义。
与此同时,他也没有忽略升学对于学生未来的影响。每逢期末,巴赫曼会给学生评级,为他们定下更高的目标。
并与学生家长共同探讨,寻找适合个体发展的未来。
教育的终极目的,绝不是为了培养普世价值中的精英。
这一点思考,在我们国家是存在缺失的。在许多家长和老师眼中,教育是为了让孩子跨越阶级,过上与自己不同的人生。
那么,考上大学之后呢?走入社会之后呢?如果失败了之后呢?
他们没有给出答案。
学生需要的,可能只是《死亡诗社》中的基汀老师。带着学生聆听死亡的声音,反思生的意义。
学会独立思考,寻找真正发自内心所期望的价值实现。
或许很多人对他的话视若罔闻。或许这样的老师最终会被体制所驱逐。
但他终究会在学生心中种下了理想的种子。
正如影片最后一幕,不少学生依然在座位上无动于衷。
当然,他们可以这么选择。
但总会有人,选择站上课桌。
全文完。相关新闻
- 每日快播:骂得漂亮,我要为这热搜用力鼓掌
- 环球最新:剑桥大学在哪
- 重点聚焦!联合国秘书长:大多数发达国家没有兑现援助最不发达国家的承诺
- 家有仙妻演员表 全球速读
- 雁塔区养老保险经办中心电话地址_雁塔区养老保险经办中心电话 全球今亮点
- 绿里奇迹豆瓣解说 绿里奇迹豆瓣
- 国际油价3日显著上涨
- 10分钟4步骤超简单做辅食
- 《Oasis》张东润、薛仁雅、秋英宇三人三色海报公开, 3月6日即将首播 全球热消息
- 2022年德国实际工资下降3.1%-全球动态
- 信利国际(ADR)(TRUHY.US)3月1日收盘报3.32美元/股
- 2015第三届中国二手车市场发展论坛
- 世界热点评!两个小正太2 作者:丘比和可乐
- 湖北首次全面摸清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“家底”|视点
- 5·3英语·高中英语语法全解
- 一图读懂 | 2023年全省戒毒工作会议 天天精选
- 社保个人缴费要交多少钱一个月2023?社保个人缴费哪里查询?-今日播报
- 天天通讯!快上车!昆明威舍,开往春天的“赏花专列”来啦!
- 我是小宝贝不怕累儿歌舞蹈视频_我是小宝贝不怕累|天天关注
- 2023呼和浩特中考体育考试项目调整(附详情)
- 【环球热闻】沃尔玛:员工不得将公司信息输入ChatGPT
- 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率超过94% 当前速读
- EA7玛卡玛卡 全球快看点
- 森海塞尔真无线耳机,蓝牙5.2主动降噪,送男朋友千元内礼物-世界要闻
